越城法院紧紧围绕“千万工程”,进一步找准法院工作的切入点、结合点和着力点,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助力乡村振兴。一是高站位推进司法服务矩阵,助力“无讼乡村”。深入打造职能特色鲜明、文化特色鲜亮、业绩特色鲜活的人民法庭品牌,五年内新设、搬迁、接收5家法庭,实现“东西南北中”全域覆盖,构建起全方位的“枫桥式”司法服务矩阵,被作为先进案例推报最高法院。在中心城区、偏远山区设立“共享法庭”、诉讼服务站、特色调解室等396家,邀请镇街干部、村社调解员、乡贤、律师等协同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、立案指引、非诉解纷、信访化解、法律援助等服务,着力打造15分钟法律服务圈,成功建成“无讼乡村”示范点48个,法庭收案数连续三年下降,降幅达14.92%。二是高标准推进环资审判工作,添彩“美丽乡村”。聚焦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,高标准设立专业环境资源审判庭,选派业务庭长、资深法官、专家调解员组建专业审判团队,高质量集中审理涉环境资源保护相关案件,多篇案例获得省级以上荣誉,一则生态环境刑事审判案例登上联合国司法门户网站。高水平创建“青绿绘江南”环资品牌,联合余姚、东阳等9家法院开展曹娥江流域环境资源司法协作,联同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设立全市首家生态环境警示教学基地,全力推进城市清洁行动,全域助推美丽乡村建设。全区环资案件收案量连续五年下降。三是高质量推进法治宣传工作,法护“文明乡村”。持续深化“三服务”“三结对”“一村一法官”制度,大力推进“四百·四进”“悦法·悦商”行动,依托契约化共建,法庭庭长、员额法官向镇街干部、村社网格员开展法治培训37场次,向“共享法庭”庭务主任开展业务指导860次,着力培养一批“法治带头人”。深化送法下乡、法律咨询、矛盾化解等“点单式”“个性化”驻村服务,开展“文明乡风”等法官宣讲40余场,邀请村民代表旁听庭审12场次,召开涉邻里纠纷、赡养纠纷典型案例剖析会16次,接受法律咨询逾1200人次。
|